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
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,是美国品牌的重要市场,长久以来,美国品牌在印度占据主要市场,其产品受到印度消费者青睐。
可在美国对印度征收新一轮关税后,点燃了印度民众的怒气,在印度各地举行小型公众集会,呼吁公众抵制美国品牌,麦当劳、可口可乐、苹果等美国跨国公司位列抵制对象。
就连莫迪在10日发出了“特别呼吁”,提出印度要自力更生,然而,这场风波,到底会把印美关系引向何方?
特朗普的“惩罚”与印度的愤怒
2025年8月6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以印度“直接或间接”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,将对印度商品的关税从25%直接拉到50%,这在全球贸易中堪称“天价”。
印度孟买,一名教师在其艺术学校外绘制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关税上调至50%的海报。
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WhatsApp网页版,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40%WhatsApp网页版,这让美国很不爽,特朗普的逻辑很直接:你买俄罗斯的油,就是在“间接支持”俄乌冲突,必须得罚!
这一招,不仅让印度出口商傻了眼,也让新德里和华盛顿的贸易关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,印度政府第一时间站出来喊冤。
外交部发言人义正词严:“美国此举不公平WhatsApp网页版,带有明显的政治动机!”的确,印度的处境有点尴尬,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,印度既要维持能源安全,又得在美俄之间走钢丝。
俄罗斯石油价格低廉,对印度这样能源需求巨大的国家来说,是不可或缺的“经济命脉”,可特朗普不管这些,他的关税大棒挥下来,印度出口商的订单直接被搁置,纺织、珠宝等行业哀声一片。
更让印度人咽不下这口气的,是特朗普的“嘴炮”,他在宣布关税时,公开称印度是“死气沉沉的经济体”,这话像一把刀,直接刺中了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。
社交媒体上,印度网民炸开了锅,有人直呼:“特朗普这是瞧不起我们!”还有人愤怒地贴出苹果手机的照片,配文:“是时候扔掉这些美国货了!”与此同时,莫迪的支持者和本土企业开始行动,誓要让美国品牌“付出代价”。
街头巷尾的抵制热潮
在新德里的街头,抵制运动已经从线上烧到了线下,与执政党印人党相关的的“本土觉醒论坛”在全国多个城市组织了小型集会。
他们的口号简单直接:“买印度货,抵制美国货!”组织者阿什瓦尼·马哈詹信心满满地对媒体说:“民众的眼睛已经转向了本土品牌,这只是时间问题。这是一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号召!”
他们甚至在WhatsApp上广传一张表格,详细列出了印度本土的沐浴香皂、牙膏、冷饮品牌,鼓励大家用这些替代可口可乐、苹果手机和麦当劳汉堡。
莫迪总理本人也没闲着,8月10日,他在班加罗尔的一场演讲中高调呼吁“自力更生”,他没有直接点名美国品牌,但话里的意思谁都听得懂:“印度科技公司为全世界生产产品,但现在,我们得先满足自己的需求!”
这番话像一针强心剂,让抵制运动的火烧得更旺了,一些本土企业趁势推出促销活动,比如Patanjali的个人护理产品直接打出“支持印度制造”的广告,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。
美国品牌的“印度梦”
说起美国品牌在印度的地位,那真是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,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,这些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迷恋,简直到了“痴迷”的地步。
打开手机,WhatsApp是印度人日常沟通的“国民应用”,用户量全球第一,走进商场,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瓶子几乎占据了饮料货架的半壁江山。
每次苹果新店开业,门口的队伍能排到街尾,年轻人攥着攒了好几个月的钱,就为了买一部最新款的iPhone,觉得这不仅是手机,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。
星巴克的折扣活动一出,咖啡店里挤满了人,连必胜客和达美乐的餐厅数量,在印度都超过了其他国家,但这场抵制风波,让这些品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虽然目前还没有数据显示它们的销售额真的下滑,但社交媒体上的声浪已经让品牌公关团队坐立不安。一些美国品牌开始悄悄调整策略,比如麦当劳和星巴克推出更“印度化”的菜单,比如香料汉堡和本地风味咖啡,试图用“亲民”形象化解危机。
有趣的是,特斯拉似乎完全没被这场风波吓倒,8月11日,它在新德里开了第二家展厅,开幕式上还有印度商务部官员和美国大使馆官员到场站台。
这场面多少有点讽刺:一边是街头抵制美国品牌的呼声,一边是两国官员笑脸盈盈地剪彩,特斯拉的自信或许来自它的独特定位,电动车在印度还是新兴市场,本土替代品几乎没有,消费者想抵制也没得选。